宗周鐘屬於青銅禮器中的樂器,是王室宗廟中祭祀所用的禮器,可以在儀式場合上營造出莊嚴的氣氛。它最引人注目的外形特徵,就是三十六枚高高突起、排列整齊的乳丁;而在每排乳丁之間的長方形,內有斜對角構圖的S形雙龍圖案,鐘身的下半部則裝飾著兩隻身體圓轉的龍紋。在目前所知道的西周青銅器中,大部分都是由各諸侯國自行鑄造的,由周王親自下令鑄造的作品非常少見,故宮珍藏的宗周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西周厲王的自作寶器。這類結構的銅鐘可在鐘身下部的中央和側邊敲出兩個不同頻率的樂音,因此稱為雙音鐘。如果將大小不同的鐘編成一組,可以演奏複雜的音樂,而宗周鐘可能即是一套編鐘中的一件。鑄刻在鐘面上的一百二十多字銘文,告訴我們宗周鐘的來歷:當時西周厲王親自領軍,原本要討伐進犯的南國,沒想到附近二十六個國家全都稱臣降服了。周厲王為了感謝祖先眾神的庇祐,於是特別鑄造這件宗周寶鐘,記錄下自己的豐功偉業,並將它陳列在宗廟中,希望藉由寶鐘和諧的樂音,祈求先王們賜福後代子孫,永保四方太平。整篇銘文用辭典雅,內容恢宏,可說是西周晚期帝王親征的一則重要史料。